词条 | 勃极烈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勃极烈制度分类:【传统文化】 金代初期的职官体系。勃极烈为女真语“治理众人”之意。勃极烈最初为部落联盟议事机构的称号,女真族称部落联盟长为都勃极烈。金建国初期,景宗乌古乃(1021―1074年)建立官制,在皇帝之下,由诸勃极烈组成最高统治机构,即都(索伦语“高”的意思)勃极烈,类似汉制中的宰相;其次是谙版(女真语“尊贵”的意思)勃极烈,为皇帝继承人;以下是国论(“贵”的意思)勃极烈,相当于国相,有时左、右并置;胡鲁(统领官)勃极烈、国论昃(阴阳官)勃极烈,阿买(治理城邑的官)。后又增设移赉(第三位)、乙室(迎迓官)、扎失哈(守官署的官)、叠(?贰官)等勃极烈,他们都是政府重要的官员,有不同的职掌。勃极烈是辅佐皇帝的最高行政管理中枢,是部落时代长老议事机构的遗迹。金初期的勃极烈,由皇族宗室成员组成,权力很大。例如,在对外战争时期,皇帝直接任命胡鲁勃极烈统帅军队作战;如皇帝亲自出征,则国内政事均由谙版勃极烈管理。皇帝继位须由勃极烈拥戴。在太子制度确立之前,谙版勃极烈成为实际上的皇位继承人。金太宗时,对勃极烈制度作了一些修订,将勃极烈定为4人,即谙版、胡鲁、国论左、国论右勃极烈。金熙宗即位后,废除勃极烈制度,改用汉官制度。清代改译勃极烈为贝勒,为爵位的名称。 金初军政合一的统辖编制制度。女真族立国之前,处于由部落联盟向阶级社会和国家过渡时期,社会组织系统军、政不分。金国建立之初,在此基础上建立勃极烈制度。勃极烈,女真语,即管理众人之意,是统领各部族军的军事统帅。皇帝是最高的勃极烈,其次有谙班(金语“尊贵”)勃极烈,国仑(金语“贵”)勃极烈,有时左、右并置,相当国相。此外,还有忽鲁(金语“统领官”)、移赉(金语“第三位”)、阿买(金语“治理城邑的官”)、乙室(迎迓官)、扎失哈(守官署的官)等勃极烈,他们是协助皇帝议事的诸王。太宗伐宋,改为专设元帅府,由都元帅、左、右副元帅指挥军队作战,各军还设有左、右监军,左、右都监,但仍由勃极烈或女真贵族充当。各路金军设都统,在元帅指挥下,统领本路军作战。天会十四年(1136年),熙宗统一金朝内地和汉地的官制,废除勃极烈制度,改用辽、宋的汉官制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