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分类:【文化精萃】

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和《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异化理论和“总体的人”的观点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 (1)既然异化无处不在,充斥于日常生活之中,那么就应该注重对日常生活的研究,使其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才有希望从普通的、一般的事物中发现特殊的、非同一般的事物。(2)日常生活不是一个位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领域”,而是一个“平面”,并且同社会的其他“平面”相比,它具有更为突出的地位,因为人就是在这里被发现和创造的。 (3)应当按照生活的本质样子去研究生活,尤其是研究生活中相互对立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并强调在研究中坚持批判和自我批判意识的重要意义。 (4)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往往为日常生活所掩盖,这种日常生活一方面通过现代传媒对无产阶级和整个市民社会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无意中接受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思想和政治上的异化;另一方面通过宣传“现代性”,即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福利来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窒息人们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以掩盖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5)苏联模式的革命只重视宏观世界的革命,即重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重视社会解放,而忽视了微观世界的革命,即忽视了日常生活批判,忽视了个人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应当是总体性的革命,所以应当克服忽视微观世界革命的倾向,把日常生活批判放到应有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方面。通过日常生活批判可以沟通阶级解放和个人解放的鸿沟,在革命前为宏观的经济与政治革命作准备,在革命后把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状况,达到社会主义制度与个人的统一。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经济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宏观的理解与日常生活表层下面的因素和制约个人心灵发展力量的微观的理解结合起来,进而把具体的个人问题恢复到与集体性问题并列的地位,“重建”社会主义同个人自由的同一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2:48